首页 > 高三语文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于江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于江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高三][语文]
收录时间:2021-12-21    答题:高三语文(张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于江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仇。少间,一狼来,逡巡嗅之,江不动。无何,摇尾扫其额,又渐俯首舐其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龁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少间,又一狼来,如前状,又毙之。以至中夜,杳无至者。

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所复得。欲曳狼归,恐惊母,遂投诸眢井而归。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龁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毙。细视之,真白鼻也。大喜,负之以归,始告母。母泣从去,探眢井,得二狼焉。

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直勇也。智亦异焉。”

[注]眢井:枯井

1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得父______(2)持铁槌去_______(3)遂投眢井_______(4)非勇也______

3下列各句中与“父宿田间,为狼所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欢跃直前,将龁其领。

(2)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

5概括于江“勇”和“智”的具体表现。

6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案】

1《聊斋志异》

2】    留下的    秘密地    之于    只,仅仅   

3C

4①过了一会儿,(狼)腾身跃起,径直向前,就快咬住于江的脖子了。

②乡村农户之辈,竟然也出了这样杰出的人才!

5勇在不惧恶狼伤害、一再独自赴险;智在用装死的计策迷惑了狼。

6画线部分句式短而有力,传神地表现出于江干脆利落的动作和当时的紧张氛围,将杀狼的场景描摹得紧凑凝练而富有动感,突出了于江的勇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识记和运用的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调动课内外知识储备,明确答案。本题中,本篇文章出自《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2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1)得父遗履,大意是:得到父亲留下来的鞋子。可见“遗”应该译为“留下的”;

(2)潜持铁槌去,大意是:偷偷地拿个大铁锤出去。可见“潜”应该译为“偷偷地”;

(3)遂投诸眢井,大意是:把狼投到一个枯井里才回家。可见“诸”应该译为“之于”;

该词学生比较熟悉,《愚公移山》有“投诸渤海之尾”,做好知识迁移即可。

(4)非直勇也,大意是:不仅勇敢非凡。可见“直”应该译为“只,仅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分析和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靠平时积累,掌握典型句式的标志;其次根据句子结构成分进行推断,先分析主谓宾主干部分,再分析定语和状语枝干部分。本题中“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是被动句,以“为所”做标志;

A项,“徒见欺”译为“白白被欺骗”,“见”译为“被”,有标志的被动句;

B项,为陈述句式;

C项,“为天下笑者”译为“被天下人耻笑”,“为”表示被动,有标志被动句;

D项,“闻左公被炮烙”译为“听说左公被施以炮烙之刑”,无标志被动句。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1)小题的关键词有:“既而”意为“不久,过了一会儿”,“龁”意为“咬”,“领”意为“脖子”。第(2)小题的关键词有:“流”意为“辈”,“乃”意为“竟然”,“英物”意为“杰出的人才”。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概括于江“勇”和“智”的具体表现。然后回到原文中去圈定答题区间,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于江年仅十六岁,面对恶狼的“尾扫”“舐其股”甚至“啮其足”能保持不动,靠一人之力杀掉三只恶狼,此为勇;体力不济,能力不够,便采用岿然不动的策略,让狼放松警惕,从而一举灭杀,此为智。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通常要抓住比较典型的用词,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或者数量词;还要考虑句式上的特点,比如长短句、整句散句;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要明确手法和效果。本题要求分析“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回到原文,“骤起锤”“仆”“连锤”语言简短有力,动词的使用使得动作干脆利落,而且渲染了的紧张氛围,有助于突出了于江的勇猛。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有个农民名叫丁江。他父亲夜宿田问,被狼吃了。当时于江年仅16岁,得到父亲遗下的鞋子,悲愤欲绝。夜晚趁他母亲睡着了,于江偷偷地拿个大铁锤出去,躺到父亲睡觉的地方,希望能为父亲报仇。不一会儿,来了一只狼,在于江周围转来转去,嗅来嗅去,于江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狼又用尾巴扫于江的额头,又渐渐低头舔于江的大腿,于江仍然一动不动。接着狼又高兴地跳到于江面前,刚要下口咬于江的脖子,于江猛然用铁锤狠砸狼头,狼立刻毙命。于江把狼放到草里面。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只狼,和刚才那只狼的动作一摸一样,于江把它也杀了,到了半夜再也没有狼的踪影。

于江忽然打了个盹,梦见他父亲对他说:“你杀了两只狼,已足以为我泄恨,但首先咬死我的狼,是个白鼻狼,这两只都不是。”于江醒了后,就坚持趴在那里等候那只白鼻狼。一直到天亮,于江再也没有什么收获,便想把狼拽回家去,又恐怕吓着母亲,就把狼投到一个枯井里才回家。第二天夜晚,于江又去等候白鼻狼,还是没有等来,如此过了三四夜。最后一天晚上,忽然有一只狼来咬住他的脚,拽着他走。拽了儿步以后,荆棘刺破他的肉,石块磨伤了他的皮肤,于江像死了一样一动不动,狼才把他放在地上,想要咬破他的肚子,于江猛然跳起来用铁锤砸它,狼倒在地上,又连砸几下,狼被砸死了。仔细一看,果然是那只白鼻狼,于江大喜,把狼背回家去,这才把真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哭着跟他到了枯井前,于江下去果然又捉上两只死狼来。

异史氏说:乡村农户之家,竟然也出了这样杰出的人才!其侠义刚烈发自热血和忠心,不仅勇敢非凡,其智慧也高出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