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语文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公实雷雨一首洪炎惊雷势欲拔三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公实雷雨一首洪炎惊雷势欲拔三山...[高三][语文]
收录时间:2021-12-21    答题:高三语文(谷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公实雷雨一首

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因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注)①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朋友,靖康之变后作有《雷雨》一诗。②胡烟:指金兵南侵。③笺:写给帝王的奏疏。④《晋书·王珣传》记载,王珣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后以大笔如橡指写作大家或其作品。

1前两联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首联借景抒情,运用夸张手法,渲染紧张险恶的氛围,暗示时局的动乱,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②借物抒情,颔联由客居他乡时寒气袭人的生理感受,想象雷雨何不把金兵赶出中原,表达了不能驱除侵略者的憾恨。

2诗人虽想向朝廷上书献策,但感叹自己人微言轻,才能有限,唯恐无法补救时艰,表达了诗人渴望平定战乱但又报国无门的激愤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题干要求“前两联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由此我们可知考查的是抒情方式。回归原诗,首联描写惊雷破空,仿佛要拔走蓬莱三山,暴雨倾泻,就像那百川冲决堤岸。描绘了暴雨来临时的情景, "拔三山""倒百川"用夸张的修辞,形容雷声的威力和暴雨的声势,再结合小注①,可知这两句可暗示社会的动荡,作者借景抒情,表明诗人对国家的担心;颔联,写诗人身居客地,难以入眠,又逢雷雨之夜,寒气袭人。作者忽发奇想,这震天霹雳,“震而静胡烟”,何不把金兵赶出中原?从中可知诗人想借“雷雨”驱赶胡人,表达对胡人的怨恨,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本题要求“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回归原诗,尾联“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意思是想叩开重门向皇帝上书献策,又不是写作大家(帝王怎会听取呢)。上句表达欲向最高统治者上疏献策,然而下句表达作为一介书生,有志陈词帝所,难免有"叩阍无门"之感,谁又会听从自己的意见呢?从而表达诗人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心志,但又人微言轻,没有门路施展的无奈。据此得出答案。

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思想情感类题型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