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语文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农词(唐)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农词(唐)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高三][语文]
收录时间:2021-12-21    答题:高三语文(黎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农词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这两首诗从题材上都是写______,语言风格都趋向______

2元代范梈在《木天禁语》中这样评论:乐府篇法,张籍为第一,王建近体次之;……要诀在于反本题结,如《山农词》,结却用“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多食肉”是也。请你从两首诗中另找出“反本题结”的诗句,并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1】    底层人民生活/劳动人民生活/民生疾苦;    平实质朴/平易自然   

2①《山农词》中,第一联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第二联却反本题结,“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构成鲜明的对比,虽然只道事实,语极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②《田家行》中,前五联从描写农家喜乐自得的状态,而后再写喜乐自得的原因,突出了丰收的景象,而最后一联却笔锋陡转,“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感情则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既显出文势跌宕之美,又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第一问是对诗歌题材的考查,诗歌的题材可从诗歌的内容上来判断,首先从诗歌的题目入手,第一首是“山农词”,直接点明写作的主人公是山里的农夫;第二首题目是“田家行”,交代写作的主人公是种田的农夫;再从内容上,抓住主要特点“家贫”“在山住”“苗疏税多不得食”,“檐头索索缲车鸣”“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可知这两首诗从题材上都是写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第二问是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抓住“三四亩”“不得食”“呼儿”“登山”“收橡实”“男声欣欣”“人家不怨”“麦收上场”“卖黄犊”可见语言是通俗易懂,平实质朴的。

2试题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题干要求从两首诗中另找出“反本题结”的诗句,并进行简要赏析。“反本题结”的手法主要是运用的对比手法,找出这两首诗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即可。如《山农词》诗中两次运用对比,前两联是一对比,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后两联也是一组对比,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又构成一种鲜明对比。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豢养于船中的狗与猎犬家犬不同,纯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形象本身也能引起意味深长的联想。《田家行》前两句为第一层,直接描写乡间农民的精神面貌:“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这两句写平日寡欢少乐、愁眉苦脸的男男女女因为收成好而欣喜万分,说话也温和悦人。三、四、五、六这四句为第二层。这层以具体形象暗示农家喜乐之因,是因为夏粮、夏茧丰收,有了一个好收成。七、八、九、十这四句为第三层。这层写官家对农民巧立名目的盘剥,感情则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既显出文势跌宕之美,又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最后两句为第四层。这两句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田家行》选取农家生活的两个断面,一是麦、茧丰收,一是粮、绢大部输官,把这两个断面加以对比。这对揭示农家苦这一主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古典诗歌中,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虽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的,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