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语文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微博上的一则视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微博上的一则视频...[高三][语文]
收录时间:2021-12-21    答题:高三语文(季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微博上的一则视频,将一名西安女研究生和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推上热搜榜单。该女子花66万在西安“利之星”4S店买了一辆奔驰车,提车当天还没开出店就发生了漏油。后来,虽然该女子进行了15天耐心交涉,但店方的回应却从退款、换车变成了“只换发动机”。迫不得已,女子只得双膝盘坐在4S店展厅一辆展车的机盖上,希望用提高音量的方式,吸引旁观者的围观助阵。

接下来,女车主用知识和智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高管的各种解释,都被女车主有理有据怼回去,对方几乎无力反驳。不仅如此,女车主还提出八点诉求,从要求调查车辆来源,到要求对车辆进行检测,再到要求给出一个正式的道歉和情况说明。

最终,奔驰公司与4S店在各大媒体接连道歉,并与女车主达成和解。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有人说,不读书,你吵架都吵不赢;有人说,耐心沟通不被重视,撕掉斯文才能讨回公道:有人说,“按闹分配”不应该是社会常态,忠厚诚实也不应该受欺负;还有人说……

对此事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结合上述材科,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拿起消费维权的武器  

《中国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法》于19931031日,第八届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一号公布。正因为有了消费权益保护法才使得消费者们具有了维权意识,勇于拿起了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我想对奔驰女车主说:哭闹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请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事例:某消费者在商场买了一瓶廉价的染发剂,不曾想头发没染黑,反倒染成了灰色,他想讨个说法,却不知到哪里投诉。家人劝解:“几元钱的东西就忍了吧,和商场发火还把自己气出病来,实在不合算。”这话听似有理,可是我们先不谈自己的气能否忍耐,只说商场继续出售这样的染发剂会坑害消费者,这就说不过去了。所以,这位消费者决定通过12315向商家讨要说法,经过有关部门检验,确定此人购买的染发剂上的包装标示、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和公司名称有明显的印刷错误,属不合格产品。消费者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退款。 

通过这件事我们应该体会到三点:一,应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12315的作用,告知消费者12315这么一个消费维权平台的存在,让广大群众了解,信任和支持12315活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12315真正成为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维权武器;二,通过事例告诉消费者在维权的道路上决不能容忍迁就,对危害消费者利益的事要坚决抵制、揭露、斗争。否则会滋长不良商家的侥幸心理,受害的终究是广大消费者;三,可以在相关媒体上开设“消费知识专栏”或“讲座”,向广大消费者介绍一些辩真识假的常识,深入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鼓励,支持消费者学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些年来,虽然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在不断觉醒,维权的呐喊在不断增强,维权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还在一幕一幕不停地上演着,有些甚至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消费维权的路还很长,有关部门的维权力度还有待加强,商业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有待提高。希望广大消费者投入到消费维权的行列。拿起消费维权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的能力。此题是一篇时事评论类的材料作文,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根据对所给材料的理解,准确进行作文的立意。时评类材料作文审题,要注意把握人物和事件,注意抓住题干中人们的不同的看法,例如本题中的人物是“西安女研究生”,事件是“消费维权事件”,根据对材料人物和事件的把握,考生还要对人们的评论进行把握:该事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有人说,不读书,你吵架都吵不赢;有人说,耐心沟通不被重视,撕掉斯文才能讨回公道:有人说,“按闹分配”不应该是社会常态,忠厚诚实也不应该受欺负。根据对以上的理解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立意: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斯文交流与吵闹维权、忠厚往往是维权的软肋。以上角度的中心是“如何维权”,考生可以扣住这一中心,结合对事件的理解,从法律、生活、人性等角度进行写作。

适合本篇作文的素材:尽管奔驰官方道歉与妥善处置此事是必须的,但这姗姗来迟的“声明”,却颇有些救火的意味,更像是事情被曝光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后的危机公关。耐心交涉15天期间,为何没见奔驰方出面维护车主的正当权益?反倒是在车主经过“非正常”手段维权引爆网络后,这份声明却接踵而至。作为一家提供汽车产品的国际知名企业,是否有真正把用户的合法权益摆在足够重要的位置,抑或只是在乎舆论的压力?为何理性的维权没有效果,一闹反而问题就极有可能立马得到解决呢?究竟是4S店店大欺客、欺软怕硬,还是在汽车售后领域,消费者一直就是处在弱势地位,除了把事情闹大,其他的维权途径实在有限?这一次事件之所以引爆网络,不仅在于女子的哭诉式维权,更在于事件的典型性、恶劣性。(澎湃新闻评)

该车主从理性沟通无果到无奈过激维权,该事件迅速成为舆论热点,说明此类维权事件并非个例,汽车4S店“店大欺客”属于社会痛点。对此,汽车4S店要加强服务意识,将客户的需求和权益放在首位。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不能任由汽车4S店自说自话,让守规矩的“老实人”吃亏。(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评)

又一起涉嫌店大欺客的案例!扔掉斯文,忍辱泣诉,普通人维权何其难。涉事店的傲慢与推诿,不仅砸企业招牌,也是砸城市品牌。再倾力提升城市形象,也经不起类似事件损耗。监管部门已介入,在还原真相的同时,更需秉公严处。(《人民日报》微博评)

耐心沟通不被重视,撕掉斯文才能讨回公道?“按闹分配”不应是社会常态,忠厚实诚也不应被欺负。涉事店的态度不仅砸了自己的牌子,还“漏”了自己的良心!相关部门在还原真相的同时,还需秉公严处,给公众一个交代。(新华网评)

本篇文章的结构特色:第一自然段从法理的角度得出观点:勇于拿起了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段举例:某消费者在商场买了一瓶廉价的染发剂,不曾想头发没染黑,反倒染成了灰色,他想讨个说法,却不知到哪里投诉。充分论证了消费者要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要有维权的意识。第三段是从以上的写作内容和所举事例中得出的几点体会,进一步论证了维权的现实意义。文章最后一段对上文进行充分总结,呼吁人们要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进一步扣住了文章的中心“拿起消费维权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