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历史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高三][历史]
收录时间:2021-10-11    答题:高三历史(季老师)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的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认识的重要性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洋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即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可知古代在海洋的利用方面有从近到远的特点;由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可知指南针等先进技术开始应用于航海;我国古代的海洋利用主要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海外贸易发展鼎盛,并且以民间交流为主,具有政府背景的交流比较少;到明清时期,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放弃了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意识严重不足。

(2)晚清时期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断加深,通商口岸不断增加,海外贸易额也不断增长,国人的海权意识增长,对外移民增加。但是这些变化都是在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下实现的,清政府的海禁政策失效,被迫开始参与到世界贸易和海洋利用中来。所以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必须主动参与世界潮流,融入世界大势,增强自己的海洋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