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语文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①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①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高三][语文]
收录时间:2021-12-06    答题:高三语文(谷老师)

【题目】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言诚不足采,侍中问晔,终不言。

②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③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④《傅子》曰:巧许不如拙诚,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不其密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常恐眯梦漏泄以臣罪_____

A.有益  B.渐渐  C.更加  D.增加

②子诚_____

A.只是  B.正义  C.正直  D.爽快

(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B.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C.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D.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4)第③段画线句“果得其情”中“情”指的是_____

(5)将第④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

(6)依据全文,简析刘晔的性格特点。

【答案】(1)①“厌”通“餍”,满足;②确实。

(2)①D②C

(3)B

(4)“情”是指刘晔并不真正忠心,而是顺势迎合皇帝意向的心态(情况)。

(5)凭刘晔的聪明智慧和权术计谋,如果能坚守道德和仁义的立场,以忠信为行为准则,即令是古代的德才朝著的人,又有谁能比得上他!

(6)巧诈不诚,独任才智,一意逢迎,不行德义,不讲忠信。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本题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①“厌”可联想“何厌之有”中“厌”的解释,解释为通“餍”,满足。②“信”可联想“信可乐也”中“信”的解释,解释为“确实”。

(2)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本题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①“益”所涉及的语境是“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大意是经常担心睡迷糊了泄露机密,增加我的罪过。这里“益”据推测可解释为“增加”。故选D。

②“直”所涉及的句子是“子诚直臣”,大意是说你确实是个(  )的大臣,这里可揣测为“正直”。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这段话中“入与帝议则日可伐”与“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句式对称,根据理解原句中的“出”领起句应该单独成句,是“出朝”的意思,故应在“伐”后断句,排除ACD。故选B。这段话翻译为:刘晔入宫与魏明帝谈论此事则说“可以举兵”。而出宫与朝臣谈及此事,却说“不可出兵”。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果得其情”大意是果然发现刘晔在迎合取巧,这里的“情”应是指前面“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也就是用办法去考验刘晔,发现其并非真正的忠心,他揣测皇上的意图而一味的奉承迎合。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注意以下词语:“明智”,聪明智慧;“权计”,权术计谋;“居”,坚守;“上贤”,指德才朝著的人;“加”,比得上。

(6)本题考查对文中主人公道德品质、人物形象的探究能力。考生应找出主人公所经历的事迹,认真理解的基础上探究其品质,另外也需要注意文中直接出现的展现其品质的句子。据原文“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可知,他入宫与魏明帝谈论此事则说“可以举兵”。而出宫与朝臣谈及此事,却说“不可出兵”,由此可见其巧诈不诚;据原文“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可知,明帝考验刘晔,果然发现刘晔在迎合取巧,由此可见他一味逢迎皇帝;据原文第四段“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可知,他不行德义,缺乏忠信,独任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