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一语文 >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七年级][语文]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七年级][语文]
收录时间:2021-11-13    答题:初一语文(俞老师)

【题目】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    , 字退之,   (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死于槽枥之间    
之不以其道    
之不能尽其材    
④执策而   
(3)文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刻画食马者?写出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特点?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句,道出了千里马境遇之悲,虽有日行千里之能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千里马为何被埋没?
(5)文中作者抨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阅读本文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怎样发展才能称得上是现代“千里马”?

【答案】
(1)韩愈;唐
(2)①两马并驾;鞭打,驾驭;通“饲”,喂;面对
(3)

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出“食马者”不识千里马却以“知马者”自居的无知、愚妄、平庸、浅薄的形象特点。


(4)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因饥饿无法发挥才能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千里马,使得千里马的才能不得施展,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5)


【解析】(1)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直接解答即可。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食”为通假字,“策”为名词动用,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3)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本题根据语句内容可直接判断“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结合文童中作者所写“食马者”内容,分析其形象特点。
(4)“千里马为何被埋没”这个问题,要结合文中“饲马者”的对待“千里马”的行为以及文章最后一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来分析概括。
(5)人们需要怎样发展才能称得上是现代“千里马”,这个问题不能解答,主要从培养做“千里马”的意识(树立理想)和锻炼能力(知识储备)两方面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