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一语文 > 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①辛弃疾莫折茶靡...[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①辛弃疾莫折茶靡...[高一][语文]
收录时间:2021-12-21    答题:高一语文(计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辛弃疾

莫折茶靡,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英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抽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注):作者力主抗金,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他遭到百般打击。淳熙八年(1181)末,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十年之久。据考证,本词作于淳熙十五年。鹈()鴂(jué):即杜鸦。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以劝阻的口气写道“莫折茶罐”,好象有人要折,而且一折就立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正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

B. 上闽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柳,共伊同摘”的往事,拓展了意境。

C. “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牡丹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花的洁白和迎风得意的姿态。

D. 这首词虽然是饯别之作,却一直不提离别,直到结尾,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了“因离别”,即戛然而止,艺术效果更佳。

2“愁”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析作者抒发了哪些“愁”。

【答案】

1C

2①伤春惜春之愁。如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和对“时节换”的叹息。②依依惜别之愁。如文尾的“因离别”三字,直抒胸臆。③岁月流逝,年华空老之愁。从“头如雪”“老冉冉兮”可见词人岁月蹉跎。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结合诗人际遇看,文尾的“闲愁”正是无人理解,报国无门的愁苦。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花的洁白”错,“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的意思是:而今天醒着看风月,只恨牡丹花笑我头发已经白如雪。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头发已白。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愁’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析作者抒发了哪些‘愁’”,然后理解全诗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榆英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的意思是:榆荚树林,菖蒲的叶子。随着时间的变换,繁华又凋零。此处可见诗人有伤春惜春之愁。“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两句的意思是:也不是因为春天逝去了而有闲愁,而是因为离别。此处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愁,这里的“闲愁”一词,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愁苦。

从“头如雪”“老冉冉兮”两词可见诗人感慨岁月流失。可见词人岁月蹉跎。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