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一语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读者对网络文学的追捧到网络文学产业化趋势的形成...[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读者对网络文学的追捧到网络文学产业化趋势的形成...[高一][语文]
收录时间:2021-12-21    答题:高一语文(杨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读者对网络文学的追捧到网络文学产业化趋势的形成,网络文学作者从业余网络“写手”到年收入千万元的“大神”,网络文学网站从个人论坛到上市公司,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以来的新文学谱系是不同的。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道路已经显示出其独创性与可行性。受外来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常见浓墨重彩的心理描写,运用多线并进的结构形式,刻画“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式的主人公,艺术含量和思想密度大,小说风格滞重、沉郁、苍凉。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

网络小说对接的是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

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经济现代化社会程度越高,通俗大众文学越繁盛,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就越高。网络文学在中国繁荣兴盛,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土壤。

网络小说中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它传播的是一个年轻人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时代理念。个人通过奋斗不断变强,一路收获友谊、爱情的故事模式很套路化,却符合当下大众读者的心理期待。

网络小说以好看的故事吸引人,对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说部”的传统。巧妙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的故事矛盾,紧张曲折的情节,充满个性魅力的主人公,是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常用方式。仙侠小说思接天外,架起新的幻想世界,不难见到中国神魔小说、西式奇幻、古代仙侠、现代武侠小说的流风余韵。网络故事的场景设定是虚拟的,但人物的精、气、神是当下的。

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这些套路是通俗小说模式的有效运用,是符合读者阅读心理的。这是网络小说面临的困境之处。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网络作家唐家三少有意将自己的作品打造成中国的《哈利·波特》,起点中文网将美国的漫威作为网站的发展目标。这样的目标定位意味着网络小说为游戏、动漫、影视提供故事脚本,需要“开脑洞”的创意,需要既能娱乐读者也能启示读者的精美故事。商业资本的注入是网络文学的发动机,从电子付费阅读到粉丝经济的形成,从网络文学到IP文化产业,文学插上网络的翅膀,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历史契机。同时要看到,网络文学商业数据的成功与文学艺术价值之间存在不平衡,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惊人,但原创性低,有独特艺术个性的网络作家少。优秀的文学无一不是在和已有的文学传统的竞赛中获得成长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2日《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袁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产业化趋势形成,写手收入千万乃至公司上市让网络文学成为最具有时代特色、最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B. 拒绝中国现代文学以来的纯文学、精英文学、纸媒文学,网络文学选择了通俗化、大众化、网络化之途。

C. 网络文学以好看的故事吸引人,借鉴吸收了古今中外文学的许多经验,价值取向则契合当下的时代精神。

D. 借助网络媒介的推广,网络文学充分拓展了生存空间,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网络文学有较大发展同时也存在问题与不足为立论前提,探讨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的问题

B. 文章将网络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对比,批评了网络文学在结构、人物、风格以及艺术含量等方面“轻”的趋向。

C. 文章第五段论及网络文学的时代性,指出其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

D. 文章用唐家三少与起点中文网的发展目标引出网络文学为游戏、动漫、影视提供故事脚本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网络文学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那么就没有必要寻求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的出路。

B. 只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世界优秀文学传统,借鉴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升内在品质,网络文学才有广阔天地。

C. 让通俗小说模式得到有效利用的故事套路虽然符合读者心理,但如果只有继承没有超越,那么网络小说最终只是体量巨大而已

D. 促使网络文学获得长足发展迎来繁荣的途径很多,让网络文学通过融合文学与文化传统提升内在艺术品质只是其途径之一

【答案】

1C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袁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写手收入千万乃至公司上市让网络文学成为最具有时代特色、最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中“让”字强加因果,原文是“网络文学作者从业余网络‘写手’到年收入千万元的‘大神’,网络文学网站从个人论坛到上市公司,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B项,“拒绝”一词于文无据,原文是“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可见是需要“对接”,而不是“拒绝”;D项,“借助网络媒介的推广,网络文学充分拓展了生存空间,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说法不正确,原文说“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可见并未说“借助网络媒介的推广,网络文学充分拓展了生存空间,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批评了网络文学在结构、人物、风格以及艺术含量等方面……”于文无据,原文是说“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看不出批评的倾向。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如果网络文学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那么就没有必要寻求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的出路”于文无据,原文说“优秀的文学无一不是在和已有的文学传统的竞赛中获得成长的”可见不能脱离已有的文学,包括传统文学。故选A。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