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一语文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各题。吊岳王墓高启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各题。吊岳王墓高启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高一][语文]
收录时间:2021-11-13    答题:高一语文(曹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各题。吊岳王墓
高启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 , 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注】①两宫:指被金所俘的徽宗、钦宗二帝。②汉成帝时,朱云进谏攻击丞相张禹为佞臣,帝怒,欲斩之,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③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韩信。④栖霞岭:在杭州西湖滨,岳坟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的第一句是全诗中唯一描写岳飞墓的一句,写墓边大树的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尽管只此一句,却极为传神。
B.颔联的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者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C.尾联的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之情,眼前的茫茫白露,凄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加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
D.本诗是诗人凭吊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一首怀古诗,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气韵雄壮,情文相生。
E.本诗运用了比拟、用典等手法。诗人写岳飞被害,运用了正直敢谏的朱云和被诬陷灭族的韩信这两个典故。
(2)诗中多处运用典故,这对诗人抒发情感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C,E
(2)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岳飞的怀念之情。运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表达诗人对南宋王朝杀害岳飞的痛恨之情。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讽喻统治者要明辨忠奸,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劝诫之情。
【解析】(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项,“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之情”说法错误;“栖霞岭上令回首,不见诸睦白露中”,诗人在岳飞墓前回首北望,只有茫茫白露,不见远方宋代诸帝王的陵墓,这两句看上去极白,但却写得空灵婉曲,含而不露。既然“回首”又“不见诸陵”,那么要把不见之物——诸墓陵——写出来的原因就是诗人于栖霞岭上凭吊岳飞墓时,自然联想到了它——诸陵——这里象征着宋代王朝。昔日的宋王朝一去不在,诗人到此只是哀悼那时惨死的英杰,而对那个朝代,那个朝代的君王则毫无怀念。这一联是全诗的诗眼,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怀念之情和对南宋王朝杀害岳飞的痛恨。诗人伫立于岳飞墓前,眼前是茫茫白露,这凄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强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此处情感的表达应为“委婉含蓄,古而不露”。
E项,“运用了比拟的手续”说法错误,应该是象征的手法。“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正直敢谏的朱云,另一个是被诬灭族的英雄韩信。“不见诸陵白露中”,“诸陵”,这里像征着宋代王朝。
(2)题干要求学生“诗中多处运用典故,这对诗人抒发情感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从题干中来看,本题考查的是用典抒情,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情感。本诗一方面表达对岳飞的怀念及对南宋王朝的痛恨,另一方面是想借此讽喻警示当朝统治者要明辨忠奸。“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官”,从文字上看,意思是说朝廷已经岳飞下了班师的命令,而韩世忠仍然投书斥军,表达其恢复之决心,诗人在这里是以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都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这一联是对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正直敢谏的朱云,另一个是被诬灭族的英雄韩信。在这一联中;诗人由岳飞被害想到朱云请上方宝剑铲除佞臣,想到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每忆”两字,表露了对忠臣被杀的无限遗恨以及对这一事件的关心和哀叹,而“空嗟”两字,则表达了对杀害岳飞的高宗的愤慨。这一联诗人的想象纵横驰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悲哀和感伤。

所以答案是:⑴CE
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岳飞的怀念之情。运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表达诗人对南宋王朝杀害岳飞的痛恨之情。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讽喻统治者要明辨忠奸,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劝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