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历史 > 夫名,固将以表实也。根据材料三,指出通州发展的特点
夫名,固将以表实也。根据材料三,指出通州发展的特点
收录时间:2021-04-20    答题:高三历史(胡老师)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民指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乃是以士为中心。两千四百年,士之一阶层,进于上,则干济政治;退于下,则主持救育,鼓舞风气。此士之一流品,惟中国社会独有之,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皆不见有所谓士。

——钱穆《四民社会观》

材料二夫名,则固已四矣。若以实,则士之亡亦既久矣。今天下之士,未有不汲汲于利者也。夫果其汲汲于利也,而可谓之士乎?吾直以为商焉而已。故今天下之士,非士也,商也。……夫名,固将以表实也。今之贤者一二,而其流为商者千百也。夫果流为商者千百也,而可谓有士乎?则直谓之三民已矣,盖士之亡亦既久矣。

——黄宗羲《明文海》

材料三张謇,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因甲午战败,列强入侵,国事日非,弃官回家,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通州开始了“实业政国”的实践。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复兴面粉厂等20多个企业,通州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在通州兴办了370多所学校,使通州开始成为苏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张謇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包容了世界近代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通州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摘編自童超《中国通史》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传统的“四民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通州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这一时期“实业救国”实践成功的原因。

 

【答案】(1)变化:士阶层由从政和教育变为经商;士阶层由中心地位走向衰落;四民被三民代替。

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拜金逐利风气的盛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八股取士、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2)特点:发展时间早;实业、教育、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包容吸收外来文明等。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危机加深,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部分官员的支持;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张謇的个人作用。

【解析】本题从“四民观”的变化及其背景、近代通州经济的发展特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等方面来分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1)从材料“四民社会乃是以士为中心……故今天下之士,非士也,商也”“士之一阶层,进于上,则干济政治;退于下,则主持教育……今天下之士,未有不汲汲于利者也”“则直谓之三民已矣,盖士之亡亦既久矣”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选官制度、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通州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先后创办……20多个企业”“在通州兴办了370多所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包容了世界近代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中可以概括出通州发展的特点。从材料“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因甲午战败,列强入侵,国事日非”“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