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一语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高一][语文]
收录时间:2021-10-28    答题:高一语文(李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 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亦然             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           畜:蓄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约束
D.王无               罪:罪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移其粟河内       冰,水为之而寒
B.弃甲曳兵      舍之,朽木不折
C.民多于邻国也     师道不传也久矣
D.斧斤时入山林     致天下之士
(3)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B.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C.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D.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暴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
(1)D
(2)C
(3)C
(4)C
(5)

①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②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里说得完呢!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王无罪岁”中的“罪”如解释为“罪恶”,在语法上讲不通,因为后面跟了宾语“岁”,故“罪”应活用为动词,此处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归咎、怪罪”。(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变主谓结构为偏正结构,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的两个“于”分别是介词,“到”和“比”。B项两个“而”分别表修饰和表假设关系。D项第一个“以”作介词,“按照”;第二个作连词,“用来”。(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然后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可以抓名词,比如“王”“兵刃”;还可以抓句式,比如“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有误。文段中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从句中来看作者反对把原因推到“荒年”身上。(5)第一句中,“谨”,认真兴办;“申”,反复宣扬;“颁”同“斑”;“负戴”,背着和顶着;“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都属于状语后置句。第二句中,“谬”,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名”,名词用作动词。